文件详情
查看文件信息和操作选项
文件信息
文件描述
├── 【王德峰讲座】论幸福 │ ├── 王德峰论幸福(上).mp4 │ └── 王德峰论幸福(下).mp4 ├── 【王德峰讲座】马思哲学与资本文明 │ ├──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资本文明-提问.mp4 │ └──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资本文明.mp4 ├── 【王德峰讲座】品鉴红楼梦 │ ├── 01_品鉴《红楼梦》王德峰.mp4 │ ├── 02_品鉴《红楼梦》王德峰.mp4 │ ├── 03_品鉴《红楼梦》王德峰.mp4 │ └── 04_品鉴《红楼梦》王德峰.mp4 ├── 【王德峰讲座】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│ ├── 1.王德峰 王阳明心学(上).mp4 │ ├── 2.王德峰 王阳明心学(下).mp4 │ └── 3.复旦大学王德峰讲阳明心学简切版,香烟课堂,佛性教授.mp4 ├── 【王德峰讲座】西方智慧与文明 │ └── 视频版 │ ├── 第1讲:西方智慧的起点.mp4 │ ├── 第2讲:两个世界的划分.mp4 │ ├── 第4讲: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与近代资本文明的诞生.mp4 │ ├── 第5讲:自然科学与资本原则的内在关联.mp4 │ └── 第6讲:当代西方的哲学革命.mp4 ├── 【王德峰讲座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 │ ├── P1【王德峰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.mp4 │ ├── P2【王德峰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.mp4 │ ├── P3【王德峰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.mp4 │ └── P4【王德峰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.mp4 ├── 【王德峰讲座】哲学讲座合集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八条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感性的大我之重建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讲命理课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人文典籍与人生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学术与人生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艺术与当代生活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资本论的当代意义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哲学与大学精神.mp4 │ ├── 王德峰-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.mp4 │ └── 王德峰-哲学与人生.mp4 └── 【王德峰讲座】中西思想必修 ├── 文稿 │ ├── 01.1 导论:中西方思想在根源上的不同.png │ ├── 01.2 孔子的“仁”学.png │ ├── 01.3 如何真正进入中国哲学典籍的世界?.png │ ├── 01.4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上).png │ ├── 01.5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中).png │ ├── 01.6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下).png │ ├── 02.1 古希腊哲学论道的起源.png │ ├── 02.2.1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一).png │ ├── 02.2.2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二).png │ ├── 02.2.3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三).png │ ├── 02.2.4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四).png │ ├── 02.3 逻各斯学说: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吗?.png │ ├── 02.4 巴门尼德:语言即是存在的家.png │ ├── 02.5.1 “本体论”学说的形成.png │ ├── 02.5.2 柏拉图的“理念论”:两个世界的划分.png │ ├── 02.6 总结:中西思想中的“天道”与“真理”.png │ ├── 03.1《大学》三纲领与人生三重境界(上).png │ ├── 03.2 《大学》三纲领与人生的几重境界(下).png │ ├── 03.3 “六经皆史”:中国人的人文底蕴.png │ ├── 04.1 终极关怀之概念和缘起(上).png │ ├── 04.2 终极关怀之概念和缘起(下).png │ ├── 04.3 在五种人伦中的生命价值.png │ ├── 05.1 “原罪说”的含义.png │ ├── 05.2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上).png │ ├── 05.3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中).png │ ├── 05.4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下).png │ ├── 06.1 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渊源.png │ ├── 06.2 孟子学说与“心学”的萌芽.png │ ├── 06.3 苏格拉底与古代西方主体性思想的萌芽.png │ ├── 07.1 佛学的中国化.png │ ├── 07.2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上).png │ ├── 07.3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中).png │ ├── 07.4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下).png │ ├── 07.5 用生命感受“阅读”佛经.png │ ├── 07.6.1 “菩提本无树”的智慧.png │ ├── 07.6.2 “下下人有上上智”的智慧.png │ ├── 08.1 宋明新儒学:“性即理”与“心即理”.png │ ├── 08.2 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:性即理.png │ ├── 08.3 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:心即理.png │ ├── 08.4 作为养心之学的“阳明心学”.png │ ├── 08.5.1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上).png │ ├── 08.5.2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中).png │ ├── 08.5.3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下).png │ ├── 08.6 “陆王心学”的传习及其深远影响.png │ ├── 09.1 中世纪第三等级的社会理想.png │ ├── 09.2 马丁·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:因信称义.png │ ├── 09.3.1 “我思故我在”的哲学启蒙(上).png │ ├── 09.3.2 “我思故我在”的哲学启蒙(下).png │ ├── 09.3.3 理性主义启蒙自然科学的发展.png │ └── 09.3.4 笛卡尔原则的意义与价值.png └── 音频 ├── 000.王德峰教授特别公开课:用哲学视角,重新理解当下生活.mp4 ├── 000.【发刊词】王德峰:人类始终以痛苦为代价寻求真理.wma ├── 000.【结语】在哲学革命的路途上展开中西思想的互相启发.wma ├── 000.【课程导论】所有人都处在文明的对话与冲突中.wma ├── 01.1 导论:中西方思想在根源上的不同.wma ├── 01.2 孔子的“仁”学.wma ├── 01.3 如何真正进入中国哲学典籍的世界?.wma ├── 01.4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上).wma ├── 01.5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中).wma ├── 01.6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下).wma ├── 02.1 古希腊哲学论道的起源.wma ├── 02.2.1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一).wma ├── 02.2.2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二).wma ├── 02.2.3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三).wma ├── 02.2.4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四).wma ├── 02.3 逻各斯学说: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吗?.wma ├── 02.4 巴门尼德:语言即是存在的家.wma ├── 02.5.1 “本体论”学说的形成.wma ├── 02.5.2 柏拉图的“理念论”:两个世界的划分.wma ├── 02.6 总结:中西思想中的“天道”与“真理”.wma ├── 03.1《大学》三纲领与人生三重境界(上).wma ├── 03.2 《大学》三纲领与人生的几重境界(下).wma ├── 03.3 “六经皆史”:中国人的人文底蕴.wma ├── 04.1 终极关怀之概念和缘起(上).wma ├── 04.2 终极关怀之概念和缘起(下).wma ├── 04.3 在五种人伦中的生命价值.wma ├── 05.1 “原罪说”的含义.wma ├── 05.2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上).wma ├── 05.3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中).wma ├── 05.4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下).wma ├── 06.1 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渊源.wma ├── 06.2 孟子学说与“心学”的萌芽.wma ├── 06.3 苏格拉底与古代西方主体性思想的萌芽.wma ├── 07.1 佛学的中国化.wma ├── 07.2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上).wma ├── 07.3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中).wma ├── 07.4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下).wma ├── 07.5 用生命感受“阅读”佛经.wma ├── 07.6.1 “菩提本无树”的智慧.wma ├── 07.6.2 “下下人有上上智”的智慧.wma ├── 08.1 宋明新儒学:“性即理”与“心即理”.wma ├── 08.2 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:性即理.wma ├── 08.3 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:心即理.wma ├── 08.4 作为养心之学的“阳明心学”.wma ├── 08.5.1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上).wma ├── 08.5.2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中).wma ├── 08.5.3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下).wma ├── 08.6 “陆王心学”的传习及其深远影响.wma ├── 09.1 中世纪第三等级的社会理想.wma └── 09.2 马丁·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:因信称义.wma